中药词典:缘桑螺
缘桑螺
源于《证类本草》;1.《证类本草》:缘桑螺,全似蜗牛,黄小,雨后好缘桑叶。
2.《纲目》:桑牛、蜗牛、蛞蝓三物,皆一类而形略殊,故其性味功用皆相仿佛,而桑 牛治惊,又与僵蚕、螵蛸同功,皆食桑者,其气能入肝平风也。
Yuán Sānɡ Luó
Limnaea, Pondsnail
桑牛、天螺
药材基源:为琥珀螺科动物赤琥珀螺的全体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uccinea erythrophana Ancey采收和储藏:可在潮湿的草丛中、树叶下或乱石堆中捕捉,捕得后,洗净,鲜用。
赤琥珀螺,贝壳小型,高8mm,宽4.5mm.壳质薄,易碎,半透明,呈长卵状圆锥形,有3个螺层,前2个螺层增长缓慢,但稍突出。体螺层增长飞速,特别膨大,其高度约为壳高的4/5,壳顶尖,缝合线深 ,壳面淡黄色或黄褐色,有光泽,具备稠密细致的成长线和皱褶,壳口长卵圆形,外唇薄,常被损毁,其上方与体螺层形成一锐角,内唇贴附于体螺层上,形成不明显的胼胝部,无脐孔。
生态环境: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、草丛或灌木丛中,也有栽培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等地。
味甘;咸;性寒
肝经
熄风镇惊;消肿止痛。主治小儿惊风;痔疮;脱肛。
内服:研末,3-10g.外用:适当,煅,研末调敷。
1.《范汪方》:主脱肛。烧之以猪脂和敷之。亦可末敷之。
2.《小儿宫气方》:治小儿惊风,用七枚焙研,米饮服。
《中华本草》